各二级学院(部、中心):
为加强教师间有效研讨和互动,营造合作互惠的教师教学发展氛围,多元化引入校外优质教师发展资源;促进教师群体的学习成长,提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;助力学校内涵建设,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,建设“四新”背景下一流应用型大学。结合本校实际,现就教师专业成长社群项目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项目宗旨
教师专业成长社群,是教师基于共同信念、愿景和发展目标,通过合作、协同探究的方式,致力于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学习与成长共同体。其宗旨是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,由教师依兴趣和目标自主组成社群,围绕如翻转课堂、混合式学习、同伴互助学习、探究式学习、教学学术交流、竞赛指导探讨等创新教学策略,通过沙龙、席明纳、头脑风暴、工作坊、创客空间、反思式对话、教学咨询、教学实务分享等形式,充分利用社群中每个成员现有知识、能力和实践经验,相互协作,共同研究,不断改进教学,促进专业发展,提升学生学习成效,达到“1+1>2”的效果。
二、申报原则
(一)明确宗旨,兴趣导向。围绕社群创建宗旨,与时俱进,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,以优化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升。从“要我学”向“我要学”转变,变教师学习培训的被动参与者为主动集结者,唤醒教师的学习者意识,践行终身教育。
(二)突出主题,多元合作。结合当前教学改革实践,立足特定主题教学策略深入挖掘,发挥教师个人和团队智慧,积极合作、探讨教学问题,交流教学经验,丰富学习探讨形式,打破院系、专业壁垒,保证教学有成效。
(三)严格管理,坚持原则。教师专业成长社群活动必须遵守《我校关于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及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(试行)》规定,坚守底线原则,切实将社群项目做出实效。
三、申报要求
拟申报的教师专业成长社群根据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、教学建设、科技竞赛、产教融合等要求由二级学院指导或由教师自主组建。每一社群需含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,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,社群总人数控制在20人内,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(需跨专业),并推举其中1名教师担任社群召集人(原则上须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),同一位教师最多同时参与两个社群,最多同时担任一个社群的核心成员或召集人。
四、社群类型
为推动教师职业成长,促进学生学习,创新教学文化,申报社群类型应符合高等教育当前的共性和特性,由团队自行选择拟定,不限于以下15种教师专业成长社群,具体见申报指南(附件1)
五、申报工作
(一)项目申请
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每年初发布社群申报通知,社群召集人填写《教师专业成长社群申请表》(见附件2)。申请时间截止后,由教务处(教师教学发展中心)组织专家评审并进行审定,并依申请社群的活动规划内容核定资助经费,原则人每个项目不超过2万元。
(二)项目考核
各教师专业成长社群执行期限为一年,执行期内各社群至少每月举办一次活动,每次社群活动结束后及时填写《教师专业成长社群活动场次记录表》(见附件3)并留存照片和文稿。核心成员需至少做一次主题报告,其它成员至少做一次研讨报告,执行期内至少邀请一名校外专家做主题报告,有成员参加一次教师发展相关会议。一年期满,召集人应于一个月内填妥《教师专业成长社群成果报告表》(见附件4),连同《教师专业成长社群活动场次记录表》、主题报告(或PPT)及其它成果送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备审。
教师专业成长社群如未依规定如期完成任务、未能通过验收,教务处(教师教学发展中心)将停拨补助经费,不再受理该社群后续申请。
(三)项目待遇
1.教师专业成长社群按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对待。资助经费以人数为计算基准,每位教师资助上限为1000元(以最终参加活动记录为准),每个社群资助上限20000元,经费专款专用,如实报销。资助经费主要用于讲座酬金、培训费、论文发表、参加教师发展会议、资料复印、书籍购买、学生助理劳务等业务开支。各教师专业成长社群可聘请1-2名在校生协助社群筹办、记录活动等事务。
2.教师参加专业成长社群组织的活动可根据《我校关于“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”实施办法》和《浙江科技学院关于新进教师助讲培养制度实施办法(修订)》折算培训学时。教师专业成长社群核心成员可优先参加由教务处(教师教学发展中心)组织的境内外各类教学培训活动、教学研讨、教师发展会议。
(五)材料提交
各二级学院(部、中心)结合相关专业、课程和教学支持等组建教师专业成长社群团队,社群召集人请于4月30日前填写附件2发送至fdc@zust.edu.cn,纸质材料将在疫情结束后交至教务处(教师教学发展中心)行政楼425办公室存档。
联系人:方 金(15205606796,85070231);
龚胜意(13958178256)
附件:1.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社群类型申报指南
2.我校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申请表
3.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社群活动场次记录表
4.我校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成果报告表
教务处(教师教学发展中心)
2020年3月31日